欢迎访问青海保险行业协会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首页
信息之窗
监管之声
行业要闻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业内交流
测评公示
党史教育
清廉文化
脱贫攻坚
社科普及
法制法规
政策法规
自律公约
标准规范
消费者保护
保险知识
消费者教育专栏
防范非法集资
纠纷调解
风险提示
诚信服务
保险明星
党的建设
党史教育
党建活动
安全生产
抗击疫情
特别报道
会员展示
协会概况
寿险公司
产险公司
中介公司
联系我们
金融微课堂
Toggle navigation
我的位置:
首页
消费者保护
风险提示
2025-11
04
坚持“三适当”原则选购保险,让生活更安心
浏览:103次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险意识提升,许多消费者通过遵循“产品适当、渠道适当、费用适当”原则,科学配置保险,有效化解生活风险。经典案例:月薪6000元的张先生计划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购买重疾保险。在与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沟通交流后得知,此款产品保险费与他的收入不匹配,可能在后续缴费过程中因经济压力过大而影响家庭生活,甚至引发中途退保的风险。张先生听取了建议,最终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和交费
2025-10
31
老年人保险消费风险提示
浏览:115次
当社会老龄化进程与金融创新浪潮交织,保险已成为老年人规划晚年生活的重要工具。然而产品同质化、销售误导、退保诈骗等问题仍如暗礁潜藏,唯有科学理性消费,方能避开风险,让保险真正成为安度晚年的守护盾。一、了解保险产品,明确需求老年人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理性消费,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仔细阅读保险产品条款,凡是承诺“保本高息”“稳赚不赔”的保险,多为误导。保险核心是保障,切勿因贪利投入养老本金。二、
2025-08
27
机动车辆保险事故风险地图提示
浏览:200次
为切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在青海金融监管局指导下依托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数据,以“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模式推进机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减量工作。经对2024年全省机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整合分析,确定2024年度青海省事故多发路段前10处,共涉及3个地市、6个区县,其中人伤及财产损失案件总量达8488件。在此,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各财产保险公司共同提示广大驾驶员朋友:请主动识
2025-08
21
警惕身边的无形洗钱陷阱
浏览:226次
2025-08
18
代理退保不可信,当心失了保障又失财
浏览:327次
【案例简介】市民张先生2015年1月投保了一份20万元保额重疾险。2023年6月,一位“专业理财人员”向小区邻居提供免费保单讲解,称张先生的保单保费高、保额低,正常退保金额低,还向其展示了一些投保过该险种的客户,通过代办退保,能比自行退保多退钱,只收500 - 1000元“辛苦费”。同时,给出年收益率10%的理财方案。张先生心动但不放心,到保险公司确认保单情况。经询问,工作人员为其讲解了该保险的保
2025-07
28
关于警惕“职业背债”陷阱的风险提示
浏览:418次
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职业背债”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
2025-07
28
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浏览:453次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
2025-07
23
关于警惕“职业背债”陷阱的风险提示
浏览:455次
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职业背债”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
2025-07
16
关于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
浏览:435次
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以下“套路”:一是混淆概念误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
2025-07
11
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关于“机动车辆安全统筹”的风险提示
浏览:470次
近期,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接到多起关于“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安全保障”服务相关投诉。经查,此类投诉均涉及非保险公司销售的机动车辆统筹类服务产品或类似业务,其刻意混淆与正规商业保险的区别,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低价诱导消费者购买“××统筹”“××互助”“××联盟”等服务。需注意的是,其提供的报价单、服务条款及合同内容所涉及的业务均不属于保险业务范畴。为保障广大车主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
«
1
2
3
»
其他栏目
保险知识
消费者教育专栏
防范非法集资
纠纷调解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