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海保险行业协会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首页
信息之窗
监管之声
行业要闻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业内交流
测评公示
党史教育
清廉文化
脱贫攻坚
社科普及
法制法规
政策法规
自律公约
标准规范
消费者保护
保险知识
消费者教育专栏
防范非法集资
纠纷调解
风险提示
诚信服务
保险明星
党的建设
党史教育
党建活动
安全生产
抗击疫情
特别报道
会员展示
协会概况
寿险公司
产险公司
中介公司
联系我们
金融微课堂
Toggle navigation
我的位置:
首页
消费者保护
风险提示
2025-07
01
远离非法代理退保,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浏览:86次
案例简介李女士刷短视频时,看到“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的广告。因对自己购买的某保险产品不满意,便添加了广告中的联系方式。在对方的教唆下,李女士编造“被误导销售”的虚假理由向监管部门投诉。期间,中介以打点关系为由,收取了李女士2万元“保证金”,甚至伪造李女士签名提交给保险公司。当李女士满心期待能全额退保时,发现退保金额远低于预期,而中介早已失联。经保险公司核查,李女士因提供虚假材料已被列入行业黑名
2025-06
12
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浏览:130次
2025-05
29
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浏览:172次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
2025-05
26
警惕“人伤黄牛” 保护自身权益
浏览:191次
警惕“人伤黄牛” 保护自身权益案例简介张某骨折后,黄牛声称可联系“权威医生”出具十级伤残鉴定,借此提高赔偿金。事后鉴定机构发现材料造假,张某需退还超额赔偿并承担了法律责任。案例分析当发生保险事故需申请理赔时,因涉及个人重要的权益请不要相信任何人可助力提升理赔金。上述案例中的张某为了多获取理赔金,听信他人的不法建议,导致自己退还超额赔偿金,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风险提示1.法律风险。黄牛教唆委托人伪
2025-05
08
倡议书|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警惕“代理退保”陷阱倡议书
浏览:229次
广大金融消费者:金融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时有发生,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群众利益。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提出如下倡议:一、学习金融知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深入学习保险、理财等金融知识,了解合法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产品特点,熟悉金融监管政策和法规。提高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能力,认清“高额回报”“快
2025-05
08
倡议书|携手反诈 共筑防线 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防范和打击 非法金融活动倡议书
浏览:167次
为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保险行业市场环境,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向辖内保险行业发出如下倡议:一、强化合规经营,筑牢风险防线 各保险公司应严格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坚决杜绝销售误导、恶意竞争等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坚持风险源头治理,加强从业人员
2025-04
02
“代理退保”“代理维权”有风险,提高警惕理性决策莫受骗之信用受损篇
浏览:215次
案例:杨先生通过某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购买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后经自称是“保险业内专业人士”的“代理退保”机构张某怂恿,退保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导致杨某与某金融机构的贷款合同因缺乏保险保障而违约。该金融机构将杨某违约记录上报征信系统,杨某因此被列入征信“黑名单”,造成金融信贷、出行及消费、子女申报资格等受限。风险提示:非法“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个人或机构在代理过程中可能造成消费者贷款逾期、保费断交
2025-03
27
“代理退保”“代理维权”有风险,提高警惕理性决策莫受骗之后续服务缺失篇
浏览:253次
案例:张女士通过“代理维权”机构李某办理了退保手续,并交纳了高额代理手续费。三个月后,张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被盗刷,且频频接到骚扰电话,考虑到曾经向“代理退保”人员李某提供过个人信息,张女士想打电话质问李某,结果发现李某早已将自己拉入黑名单。风险提示:非法“代理退保”“代理维权”机构通常只负责退保,不提供后续服务,退保后若消费者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能无法获得支持。
2025-03
21
“代理退保”“代理维权”有风险,提高警惕理性决策莫受骗之面临法律风险篇
浏览:246次
杨女士受自称是“资深律师”的“代理退保”机构刘某诱导,伪造保险代理人小李销售误导证据(如虚假签名、篡改录音等),向保险公司提出全额退保诉求。经保险公司调查发现,其提供的证据均为伪造,保险公司提醒杨女士继续参与此类行为,将以“虚假投诉”名义向法院起诉。杨女士向律师咨询了相关问题,经律师提醒及时放弃退保,但已支付给“代理退保”机构的定金已无法退回。风险提示:非法“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个人或机构为达目
2025-03
20
“代理退保”“代理维权”有风险,提高警惕理性决策莫受骗之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篇
浏览:236次
案例:王女士轻信微信群“全额退保”广告,向代理方张某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信息,让其办理退保事宜。随后,王女士发现银行卡被盗刷,个人信息被利用于非法贷款申请,损失的资金难以追回。王女士当时虽无理赔需求,但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了财产损失,且退保后失去原有保险保障。风险提示:“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组织和个人通过签订代理合同,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金融账户等个人敏感信息,消费者可
«
1
2
»
其他栏目
保险知识
消费者教育专栏
防范非法集资
纠纷调解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