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稿作者:青海保险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4-10-18 | 查看496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强国的目标是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金融强国发出的最强音,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金融业的共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金融业每个一个从业者必须做好的时代答卷。
在金融领域,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合规,守住底线”不仅是法律的底线,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险行业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其健康发展对于保障民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保险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种类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保险的态度从以往的盲目投保或盲目拒绝转向更加谨慎、更加理性,客户需求更加多元化。保险营销从过去的粗放式的“人海战术”逐步转向专业化、精英化的发展模式,保险公司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建设。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由于保险商品的特殊性,保险营销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保险公司营销机制及管理体制的不足,虚假宣传、市场乱象、代理退保等不讲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部分保险企业的下属分支机构缺乏诚信,违规经营,不但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危及经济的健康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把诚信经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全方位提升企业诚信经营的水平,真正让金融消费者放心,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诚实守信,培育中国特色金融基本要求
诚信是塑造金融文化形象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滋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都突出了“中国特色”这个关键,践行“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这一要求说明诚信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中的重要。
我国金融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北宋时期就在四川成都地区由当地的钱庄为适应交易需要自发创造了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来代替金属货币的流通,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广泛流通,又有了“交子铺户”可随到随取,“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形态,它是当时诚信和信用关系发展的结果。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魏明伦曾说:无诚信即无交子,有良知才有贸易。交子之所以能够通行,我觉得就是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交子。交子的兴旺衰弱都更诚信有关,有了诚信它就兴旺,没有诚信的时候它就衰弱,以致消失。”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所必须遵守的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秩序。
二、诚实守信,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重要原则
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公司经营诚实守信和合规是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一个诚实守信的公司能够树立良好的声誉,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公司经营才能稳健向好。
为此,中国太保寿险青海分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并要求全体员工深入学习、铭记于心并付诸实践。其中“心系客户、正直诚信”是公司价值观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公司倡导“客户至上”、倡导不论面对客户还是公司同事,都要以公平为原则;倡导“化繁为简”,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精简流程和要求,让客户和员工获得更大的便利;倡导“先听后行”,深入倾听了解客户,洞察客户所需后积极付诸行动;倡导“诚信为本”,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坚守诚信。
三、持续推动诚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
中国太保寿险青海分公司要求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通过教育引导,让员工深入理解诚信经营和不逾越底线的重要性、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求高度重视合规培训,对销售人员,除了新人入职必备的专项合规培训外,每月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合规培训;对内勤,每月制作合规简报供内勤员工学习,同时根据需求不定期开展专题合规培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合规教育活动,促进内控合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业务、岗位、职责、人员全覆盖;同时加强重点领域案件警示教育,定期梳理问责处罚情况,开展典型案例全员通报,引导员工引以为戒,增强规矩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风险合规意识自上而下贯彻、融入每位员工的工作当中,积极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
四、依法合规,牢牢夯实发展根基
社会有社会的底线,我们每个人心里也该有一杆秤,时刻衡量自己的行为,金融要发挥其作为经济血脉的作用,保险业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进一步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底线思维,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的更深入一些”。中国太保寿险青海分公司在日常经营中要做到:
1.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机制,重点从内控合规治理架构、内控合规的制度流程系统、重点风险领域的内控建设、重要岗位关键人员管理、内部问责标准与流程体系、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动态体系、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强化整治、梳理内部制度、落实自查及风险的管控,把底线思维贯穿到工作全过程,注意补短板、固地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筑牢高水平安全底线。
2.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服务的监督和评估,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通过举办金融文化宣传活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等方式,加强公众的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提升金融文化素养,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贯穿金融实践之中,以规范行为准则、减少违规违法引致的金融风险,以巩固道德底线、降低道德风险,以夯实理想信念、推进精神力力量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的自觉行为。
“诚信,天下之道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其作用是梳理良好的信誉,梳理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和价值地位,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无信而不立”,只有通过诚实守信的行为,才能够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实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