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监管姓监"助力"保险姓保"
信息来源: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 发稿作者:柯毅明| 发布时间:2017-01-18 | 查看15972次
新年伊始,从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再次传出最强音:“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同时,认真回顾走过的历程,并用这一理念作指导,精心谋划新年开局,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辅助监管、服务行业的决心和信心。
荣誉
近几年来,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契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尤其是立足于保险业实际,努力使协会成为监管部门的好助手,保险公司的好帮手,做到了在规范自律上有新思路,在依法维权上有新成果,在强化服务上有新提升,在增进交流上有新突破,在加强宣传上有新格局,2014年,被评为青海省唯一一家5A级社团组织,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秉承保险业发展的根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辅助监管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工作。销售误导、拖赔、惜赔,是保险行业的一大顽症,也是诱发公众对保险行业不满情绪的主要症结。为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15年5月,青海保监局发起了“主动为保险消费者寻找理赔理由”活动,并召开了动员大会,派出了检查小组,组织了社会监督员体验保险日活动。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积极配合,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并组织新闻媒体进行行业采风,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使这一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车险改革以来,针对乱象丛生,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采取对财险公司车险理赔服务情况现场和非现场测评,并向社会公示测评结果等形式,有力纠正了理赔服务工作的一些不良现象,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社会形象。去年年底,针对“捆绑销售”“买商品送保险”“指定维修”等严重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青海保监局、青海省工商局联合开展了保险中介渠道销售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专项整顿工作。为配合这项工作取得成效,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及时重申了举报奖励办法,公布了举报范围、举报形式、受理部门、奖励标准,使专项整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自律
自律是确保“保险业姓保”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险行业协会的首要职责。随着政府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的深入推进,国家陆续取消了包括保险代理人资格准入等一批审批事项,并加大了反垄断执法力度。在新的形势面前,保险行业协会的抓手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做?
“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找回协会的‘存在感’”。这是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协会积极适应新情况、新特点,变价格自律为行为规范、行业标准自律,认真开展了一系列测评工作。
为改进柜面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2016年5月,协会通过召开寿险柜面服务测评推动会,制定《寿险公司柜面服务测评方案(试行)》,组成测评小组,以服务环境、仪容仪表、服务用语(情景演练)、专业素养(情景演练)为内容,对8家省级公司柜面服务质量进行了测评,并及时将结果在业内进行了通报。为巩固这一测评成果,2016年7月,协会又搭建交流平台,召开寿险柜面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如何提高人身险柜面服务工作质量。2016年11月,协会还组织举办了寿险理赔知识竞赛,这对规范理赔、提升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险专业中介是保险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一个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为此,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十分关注中介市场建设。2016年6月初,在青海保监局中介处的指导下,协会历时9天,对全省保险专业中介公司服务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测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记录、翻账簿等,对各公司职业行为规范、营业场所设置、电话服务咨询、服务承诺与监督及相关制度建设与执行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和评分,督促专业中介公司实现业务更专,服务更优,业绩更佳。
受人文、地理、民族以及经济环境的局限,青海省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建立保险行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通过不懈努力,在机构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了13个县域自律小组。协会经常与各县域保险自律组织责任人沟通协调,重申有关规定,督促其按时召开自律组织联席会议,采取通报形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杜绝了恶性竞争,规范了市场秩序。2016年11月,协会根据各县域自律组织运行情况及各会员公司的需求,印发了《做好县域保险自律联席会议换届通知》,督促各县域自律组织做好换届工作,以此激发县域自律组织的工作热情,促进县域保险市场稳健发展。
引领
“辅助‘监管姓监’,助力‘保险姓保’,需要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对上负责就是通过协会的努力,强化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监管精准到位;对下负责就是想会员公司之所想,帮会员公司之所需,为会员公司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是一致的,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监管姓监’‘保险姓保’的目标。”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梁健如是说。
面对保险行业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矛盾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使协会的发展从自身意愿向国家意志转变;主动适应监管部门简政放权的需要,使协会的职能从辅助监管向一线定位转变;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新情况,使协会从滞后行业向引领行业转变;主动适应自身发展新要求,使协会从简单的上传下达向主动担当转变。
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的“四个转变”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协会在辅助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做好对各公司的服务。2016年以来,协会进一步加大了车险信息集中平台系统工作,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各公司提供服务,每月按时发布新车承保及理赔案件信息数据,截至2016年底,各财产险公司通过信息平台累计出单116万多件,处理各类问题2300余件,这对规范车险市场秩序,防止恶意竞争,规避风险,防范重复投保、骗保、骗赔等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不断完善快速理赔中心建设,管理的3个交通事故快赔服务中心已成为全省保险业最大的车险理赔服务“窗口”,截至2016年底,中心共处理案件29370件,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极大方便了交通事故当事人,同时也加强了各财产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维护了被保险人的利益,提升了保险行业的社会美誉度。
针对青海是一个“老少边穷”省份,保险人才引进相对困难的实际,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采取开展后续教育培训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人才。协会根据教育资源和地域情况,采取双轨制教学方式,即网络和面授的方式,对通讯信息较为发达的西宁、海东地区采取网络培训教育,对通讯信息不发达的地区由协会人员带领讲师下到各州、县举办培训班,基本实现了青海省保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全覆盖,较好地完成了全省所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这一举措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与此同时,协会每年都要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辅导,让各公司高管接受前沿信息,经常进行“充电”。这些工作的效应是:各公司领导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他们在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和生态强省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中,展现了保险人的风采,凸显了保险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