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疫情之后

信息来源: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 发稿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5-15 | 查看1583次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事件,中华民族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最终出现了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局面。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是恩格斯的名言。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提高了哪些“免疫力”?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得到警醒和补偿? 

疫情之后,我们更加坚信党的领导。疫情发生后,果断的决策部署、坚定的决心信心、真挚的人民情怀,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月23日,中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部署。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人感慨,面对空前的疫情,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水不停,电不断,暖不停,粮不断,物资供应畅通,社会秩序不乱,只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做到。由此,我们将更加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疫情之后,我们更加坚定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依靠。疫情发生后,从武汉到湖北,从湖北到全国,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社会主义制度释放出强大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转化为应对大风大浪、抵御风险挑战时的治理效能。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更加增强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不断砥砺作风、提高本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疫情之后,我们更加善待医务工作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始终不下火线。“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首次出征的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95后”护士李慧冲锋在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湖北武汉和全国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怕牺牲、连续奋战,哪怕脸颊被口罩勒到溃烂、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哪怕在手术室外席地而眠、没时间上厕所不敢吃饭……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他们是最美天使,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医者仁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医务工作者。

疫情之后,我们更加自觉维护民族大团结。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看到海内外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国驰援、内外一心,全民动员、举国抗击。决策速度快、动员规模广、依法落实严,联防联控、众志成城。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疫情之后,我们更加自觉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能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能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能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决不能让风险的存在毁了我们国家的根基。

疫情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尊重自然、不顺应自然、不保护自然,迟早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古人讲,“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这样一份对于动物、对于草木、对于水土、对于所有自然之物的仁爱,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它们,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人们在这场疫情中养成了更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必定能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中,成就一个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